著名演员刘世龙:从获奖到去世仅11天,离世5年家人至今仍在悲伤

著名演员刘世龙:从获奖到去世仅11天,离世5年家人至今仍在悲伤

刘世龙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长大之后的自己会成为一名演员。

从现实生活中战争中的一员,到剧中战争中的一员,刘世龙血液中“勇斗敌人” 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他。

《英雄儿女》这部剧,在播出之后,收获了无数人的赞赏。

作为主角的刘世龙,用精彩绝伦的表现将他的名字深深的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上。

但是没没想到,他却在领完奖的第11天,永远离开了人间。

1.

毕业后的刘世龙踏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开启了他在电影界的演艺之旅。

1954年,他参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沙店粮站》。

刘世龙通过《沙店粮站》打响了名号,也得到了观众和同行的认可。

之后,他陆续出演了《妈妈要我出嫁》、《刘三姐》、《》、《战洪图》等多部影片。

在那个电影行业还没怎么兴旺的时期,刘世龙拍电影的频率不高,一般两三年才拍一部。

然而,他却将百分百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每一部作品中,力求将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他所扮演的角色,无论是普通的战士,还是英勇的英雄,都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中,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

他塑造的这些人物,并非仅仅停留在银幕上,而是走进了观众的心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他用自己的表演,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忠诚担当,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团结一心。

他通过艺术创作,给国家和人民留下了许多鼓舞人心的精神象征。

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他在《英雄儿女》中塑造的王成形象。

这部影片是根据巴金先生的小说《团圆》改编的。它描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战士王成和妹妹王芳在战场上意外重逢,并最终与久未谋面的父亲王复标一家团圆的故事。

刘世龙饰演的王成,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为了胜利,他毅然决然地喊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这个角色是中国电影里的传奇,也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榜样。

为了将王成这个角色塑造得更加真实可信,刘世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拍摄一场危险的爆破戏时,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只能采用真实的爆破场景。

刘世龙坚持亲自上阵,在距离爆破点不远的地方进行表演。

滚滚的浓烟和巨大的冲击力让他几乎无法睁开眼睛,但他仍然坚持将眼睛睁得大大的,将王成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

爆炸产生的高温烧焦了他的头发和眉毛,手臂上也留下了深深的灼伤,但他却毫不在意,一遍遍地重来,只为了将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

《英雄儿女》的成功,让刘世龙的名字家喻户晓,也让他登上了事业的巅峰。

由于自己亲身经历过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刘世龙对角色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挚的情感,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到表演中,将一个普通的战士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世龙才能深刻的体会到角色的感情。

1930年,中华大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苦难。

外界势力盯着,各路军阀你争我夺,民不聊生。

在这个多事之秋,刘世龙在安徽淮北的石台镇,一个条件不错的家庭里降生。

这并非偶然,冥冥之中,仿佛预示着他将与这个时代紧紧相连,并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他的父母都是有着坚定信仰的爱国人士。

父亲曾是游击队队长,母亲在妇救会担任要职,他们将满腔的爱国热情倾注于革命事业,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奋斗。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刘世龙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一颗爱国济世的心在他幼小的胸膛中跳动。

他目睹了国家和人民的苦难,也见证了父母的牺牲和奉献,这在他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种子,也为他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调。

资料参考:刘世龙——百度百科

刘世龙九岁那年,开始了他在独立团的文艺工作生涯。

这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却承担起了宣传鼓动、传播革命思想的重任。

这不仅体现了当时革命队伍的紧迫需求,更展现了刘世龙的早慧和担当。

他利用自己的艺术天赋,创作歌曲、编写剧本、组织演出,为战士们鼓舞士气,传递希望。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文艺成为了重要的精神武器,而刘世龙,则成为了这支武器之一。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又迎来了解放战争。

16岁的刘世龙担任了二野七纵19旅宣传队和某个军区文工团戏剧队的队长。

他带领队员们深入前线,为战士们演出,用歌声和舞蹈抚慰战争的创伤,为他们带来一丝慰藉和快乐。

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紧绷的年代,tp钱包文艺成为了战士们心灵的港湾,而刘世龙,则成为了这个港湾的守护者。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

刘世龙和爸妈各自加入了不同的队伍,继续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努力拼搏。

资料参考:2010-10-25中国新闻网——《英雄儿女》王成扮演者:王成的原型叫于树昌

战争的残酷性远超人们的想象。

他看过战友倒下,经历过生死离别,深刻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这段经历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更懂得了和平的不易。

他跟着部队从大别山一路走到大西南,亲身参与了无数战斗,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诞生。

2.

新中国的成立,为刘世龙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

和平的日子让他得以重新打量自己的生活目标。

他对艺术情有独钟,对为新国家献出生命的英勇军人也满怀敬意。

他希望用另一种方式,继续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那就是将自己对军人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表演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军人的伟大与可敬。

1951年,刘世龙因部队推荐,进入了西南人民艺术剧院戏剧系深造。

他对表演知识渴求如饥似渴,不断磨炼演技,想把自己的军人形象在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成绩棒、态度好,一年后他经剧院推荐,要去北京电影学院深造了。

在北京电影学院,刘世龙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艺术追求。

他明白,要成为一个好演员,光有演技还不够,还得对角色有深刻认识,对生活有独到体会。

他刻苦钻研表演知识,经常动手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他坚信,只有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角色的感悟融入到表演中,才能创造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艺术形象。

虽然他在事业上风光无限,但感情世界却颇为曲折坎坷。

刘世龙一生经历了三段婚姻,每一段都刻骨铭心,每一段也都充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这三段感情,如同三部不同类型的电影,分别演绎了青春的悸动、家庭的温暖以及相濡以沫的陪伴。

他和前妻卢敏是大学校友,因为共同的追求艺术的理念结为连理。

刘世龙与第一任妻子卢敏

刘世龙拍完首部电影那年,他与恋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两人共同孕育了儿子刘小龙。

两人都是演员,经常忙于外出拍戏,聚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感情也慢慢变得疏远了。

七年之后,卢敏向刘世龙坦白自己爱上了别人,两人最终和平分手。

为了不让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刘世龙主动承担起了抚养儿子的责任。

1964年,在拍摄电影《独立大队》期间,刘世龙结识了吉林歌舞团的舞蹈演员莽双英。

青年莽双英

莽双英对刘世龙那种稳重、有责任心的气质特别有好感,开始热烈地追求他。

尽管刘世龙比她大了九岁,还有个孩子,但这并没有影响莽双英对他产生好感。

1966年,他们喜结连理,莽双英把刘小龙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五口之家过得和和美美。

莽双英和刘世龙婚后添了俩小子,家里气氛更欢快了。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

1990年,刘小龙不幸遭遇车祸,高位截肢,最终不治身亡。

刘世龙和莽双英被这个意外打击伤心得不行。

1999年,莽双英不幸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随后在第二年就离开了人世。

接连失去儿子和妻子,让刘世龙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2002年,刘世龙的粉丝常家瑞得知他的遭遇后,深感同情和惋惜。

常家瑞也是一位丧偶的女性,她非常理解刘世龙失去亲人的痛苦。

第三任妻子常家瑞

她对刘世龙既敬佩又喜欢,便主动找他聊天,说出了想要陪伴他一生的想法。

刘世龙已经73岁,比他小34岁的常家瑞也在子女的支持下,两人决定携手共度晚年。

2003年,两人登记结婚,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与常家瑞的结合,为刘世龙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慰藉和陪伴。

他们携手相伴,一路同行已有十四个寒暑。

常家瑞的悉心照料,让刘世龙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也让他逐渐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

2017年,刘世龙获得了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终身成就奖”。

这是对他多年在电影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是对他为中国电影界所作努力的赞扬。

然而,就在获奖后的第十一天,87岁高龄的刘世龙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

刘世龙的离世,是中国电影界的一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他的一生,都献给了艺术,也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他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人民艺术家”的真谛,他的精神将持续激励着后来人。

资料参考:2017-09-28澎湃新闻——著名艺术家刘世龙去世,曾在电影《英雄儿女》中扮演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