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匿名社区,一旦到了法庭上,交代出你只是时间问题。
前段时间,百度和脉脉打了两年的官司终于落下帷幕。作为被起诉的一方,脉脉要赔给百度25万元。
惹祸的是脉脉的职言板块,这里号称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茶水间”,大厂的员工都在上面匿名发帖,真真假假,瓜皮乱飞。
也是因为匿名,大家在这里吐槽起自己公司来格外卖力,连累脉脉都成了“大厂公敌”。
这场官司要从两年前说起,2020年2月4日的时候,有个认证为百度员工的用户,在脉脉的职言板块上匿名吐槽领导,他说:
疫情如此严峻,领导居然让10号返回公司以后一起吃个开工饭。咋拒绝啊?
2020年初是疫情刚爆发的阶段,不少企业响应了号召延期复工,让结束春节假期的员工继续蹲在家里。
当时也有顶着压力复工的,比如上海特斯拉工厂,但员工食堂就餐都要间隔入座,严禁交头接耳,很多人都说:
吃出了高考般的感觉。
如果此时号召部门聚餐,往小了说是不合时宜,往大了说是破坏防疫。
所以这条吐槽帖下面成了对百度的群嘲现场,事后裁判文书里统计共有91条评论,热门评论第一条有287个点赞。
被百度拿出来举证的评论大都没什么好话,有的说“开工饭主题:要死一起死”,有的说“怕是散伙饭”。
还有人因为Robin刚点赞了“做有温度的公司,做敢担当的百度”这句话,干脆调侃说:
做有温度的公司,员工这次肯定体会到了冰冷。
在帖子发布的第二天,百度就给脉脉送去了一纸律师函,声称帖子内容失实,要求脉脉删帖处理。
但脉脉考虑了一天没删掉帖子,只给帖子加了个“标记存疑”。
事后脉脉的解释是,百度说内容失实,但他也没提交证伪的证据,自己不能贸然删除。
两个月后百度跑到公证处把帖子内容进行保全,固定为证据,这条帖子还好端端地摆在那里。
直到法院传票送到了门上,脉脉才又拖了一周时间删掉了这条帖子。
但走到这一步,两个大厂对簿公堂,已经避无可避了。
韭菜斯基说,脉脉上法庭之前,表现得就像小学生对暗号唱的那样:
爱你不跪的模样。
在诉讼环节,百度的律师给脉脉安上的罪名是“涉嫌不正当竞争,诋毁百度商誉”。
这其实是很高明的一招棋,将了脉脉一军。
脉脉一方辩解的说法是,这些坏话都是用户匿名说的,自己只是个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不干我的事。
但如果要让这个说法成立,脉脉就得拿出后台用户的信息,证明这是个真实存在的人。
如果拿不出来,那就算你自己虚构的用户,诋毁人家商誉、不正当竞争的这口锅,脉脉就要自己去背。
即便是把用户信息交了上去,脉脉也不能全身而退,百度还给他留了一个“未及时删帖,扩大损失”的责任。
思来想去,脉脉给法院提交了一份材料,附上了这位发帖用户的姓名、手机号、UID等信息,但用户拿来认证职业的名片,脉脉捏着一直没给。
事后核实发现,这个手机号码已经是空号,百度更是声称自己公司里查无此人。
这么一来,tp钱包脉脉就成了“利用虚假账户炮制不实言论,诋毁友商”的人。
看了这些,韭菜斯基也感叹,这就是高端商战的样子吗?
比那些共享单车划拉友商座椅的高明多了!
脉脉也不是第一次被人逼到墙角里了。
2019年的时候,就有自称“B站员工”在脉脉匿名区发帖子,他说“B站,能睡小姐姐。我睡了四个”。
结果只过了一个周末,B站的律师就从上海跑到北京,限时三天,要脉脉交出发帖用户的个人信息。
被脉脉拒绝后,B站的律师甚至曾到派出所报案,试图借助警方力量去拿信息。
事后双方对簿公堂的时候,B站一方就以“虚假账号发布争议性言论,进行不正当竞争”为名起诉。
脉脉要么把用户卖了,要么承认自己诋毁友商,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有人可能也好奇,人家大厂眼里都不揉沙子,清理门户的时候杀伐果断。
你脉脉何必去当出头鸟,窝藏人家点名要找的人,事后还要掏钱认赔。
你要是认为大家都是要面子的,别人打上门来要人,脉脉好歹也要硬气一下,似乎有这个道理。
你要是认为脉脉是互联网圈一条江湖豪情侠胆柔肠之大腿,似乎也有这个道理。
但脉脉的创始人林凡说,脉脉的“童子功”就两点:一是真实公开的职业身份,二是内容。
这里提到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就是职言板块上匿名爆料的各种吃瓜信息,这些“瓜”时不时能发酵成“大新闻”,给脉脉带来不少的流量。
你现在让脉脉自己把用户信息绑了交出去,掀了匿名社区的盖子,今后谁还到你这个“树洞”里吐槽?
所以,每次那些大厂们也摸索到了一条告脉脉的窍门:我就告你脉脉诋毁商誉,涉嫌不正当竞争。
你要么交出用户信息,自己砸了自己匿名社区的牌子;要么背上诋毁友商这口锅,乖乖认赔。
总得要有人为骂我负责任,道都给你划出来了,你脉脉自己选吧。
即便流量生意再香,这时候总要掂量掂量面子和票子,保大保小的问题。
今年初有个新闻,说有个研究生在一家叫“文科考研网”上面报班上课,但体验不佳。于是就跑到了知乎留言区,匿名打了个差评,他提到:
因为文考虎视眈眈在微信上拉架,谁敢实名谁必定被网暴。
结果这位匿名发帖的同学被文考网告上了法庭,法院审理认为,他言论中“虎视眈眈”“网暴”用词系侮辱或诽谤原告,构成名誉权侵权。
他不仅要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还得赔偿原告2500元的经济损失。
有意思的是,知乎作为一方,也一同被告上了法庭,但知乎把相关言论删除后,原告放弃了对知乎的诉讼请求。
当时还有人搞不懂为什么匿名的评论会被人揪出来,看了脉脉的案子后大家都明白了。
哪有什么匿名社区,一旦到了法庭上,交代出你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竞争对手的明枪暗箭还不是最要紧的。
按照相关规定,谁要是拿不出来用户真实身份信息,谁就是没有落实好实名认证的问题。
到时候,要走哪条路,你自己看着选吧。
斯基还是要提醒各位,“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波旁斯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斯基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