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爆的港片,终于来了

史上最爆的港片,终于来了

这段时间,有部电影话题不小。

那就是,《破·地狱》。

论口碑。

豆瓣8.8分,仅次于《好东西》,与《出走的决心》并列今年豆瓣华语高分榜第二名。

也是近15年来评分最高的香港电影。

论票房。

1.2亿港币的成绩,刷新了香港影史华语片票房纪录。

再看看阵容与题材。

+许冠文,两代香港黄金演员。

丧葬民俗,华语少见的内容。

这下可是彻底点燃了鱼叔的好奇心。

于是,本片一点映,我就立马冲进影院,想要一探究竟。

那么,咱们现在就赶紧来聊一聊——

《破·地狱》

这部电影最先吸引人的一点,是难得的中国民俗题材。

片名《破·地狱》,指的是香港一种传统丧葬习俗。

老一辈人认为,逝者只有经过超度,才能从地狱解脱,前往更好的来生。

而这个特殊的超度仪式,必须由喃呒师傅进行。

片中,黄子华饰演的道生,原本是一个婚礼策划师。

然而近几年,婚庆业走入低谷。

道生卖房欠债,也还是没能支撑营生继续。

走投无路之际,经女友介绍,接手了女友叔父的丧葬生意。

道生接手的不仅仅是一个生意,还有一个搭档,文叔(许冠文饰) 。

文叔是行业内德高望重的 喃呒师傅 ,为人传统到刻板。

而作为「新新人类」的道生,必然与文叔在理念上产生分歧。

不过,为了运营店面,两人还是尽力合作。

道生负责接待来宾、策划丧礼。

文叔负责主持法事,超度亡魂。

一文一武,一个为生者办事,一个为逝者引路。

一回,道生接了一位女顾客。

她的儿子,年纪小小就不幸离世。

但她不想将儿子下葬,而是试图找人做防腐处理,装入棺材冷藏。

如此疯狂行为,遭到了许多丧葬店拒绝。

且先不提,这个想法合理与否。

不安葬亡者这一行为,就让一众喃呒师傅无法接受。

尤其是文叔。

在他看来,人的离世是生命的到站。

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总归都要让亡灵能有安生之路。

不安葬,是不尊重死者,让其饱受地狱之火,更是违反天理。

然而,道生一方面难以拒绝顾客的请求。

另一方面,也因为顾客愿意支付昂贵的酬劳, 可以帮助自己渡过财务难关。

在艰难完成防腐工作后,道生得到了女顾客真诚的感谢:

谢谢你,只有你不把我当疯子。

可见,「破地狱」本身并不是电影的重点,它只是一个切口。

这个故事是在用超度亡者的事情,来讲「生」的那些事儿。

在世人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地狱」不仅存在于往生世界,现世也有。

它是现实生活人们能够真实感受到的痛苦。

就像这位母亲。

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又该走出这段悲伤呢?

也许她自己心里也清楚地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只是图一个心理安慰,但最起码能将无处宣泄的感情找到一个寄托。

电影中还有一位女士。

她与爱人 不被社会规则所承认。

爱人死后,她也被死者的丈夫禁止参加葬礼。

好在,道生不仅偷偷让这位女士最后为爱人穿衣,还送给了她一条装有骨灰的项链。

让她的情感与过去,不至于随着死亡也一起被埋葬。

还有一位孤独死的老人。

平常总是孤身一人,只有文叔的女儿会来关心她的健康问题。

然而这位老人,最后还是因为突发疾病倒在了自己的小餐馆中。

是道生为她整理遗容,让她能够安详体面地离开。

也让文叔的女儿能够稍有安心。

由死亡延伸出来对生的关照,可能才是葬礼与殡仪师真正的奥义所在。

葬礼仪式,不仅仅是送走亡者,更是给未亡人提供一个心灵归属之地。

他们用一场场仪式给了生者感情上的依托与情绪的发泄。

活人也需要破地狱,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现实里的「地狱」不仅仅是痛苦,更是困境。

电影的主线,是以道生与文叔在丧葬习俗上的新旧思想对抗。

但片中还有另一条线,与其形成呼应。

那就是文叔的女儿文玥(卫诗雅饰) 身上所体现出的女性困境。

「破地狱」作为旧俗,不仅体现在文叔对生死那一板一眼的理解上。

还在于他固守旧习中对于女性的污名化。

文叔有一儿一女。

儿子继承了他的衣钵,即将成为下一任喃呒师傅。

然而,tp钱包下载儿子内心并不愿从事这一行。

从小到大,他只能按照父亲的要求做事。

哪怕身边的朋友都嘲笑自己穿着大褂,一股香火味儿,也必须死命练功。

而且他也根本不相信这一行当,只是消极应付。

甚至为了自己孩子上学,还接受了西教受洗。

文玥则和哥哥完全相反。

她从小就很敬仰和憧憬,身为喃呒师傅的父亲。

哥哥该练的功,文玥一点也不落下。

哥哥成了入了西教,文玥表现得比父亲还要生气。

然而,文玥却注定不能成为喃呒师傅。

因为这个行 当有这样一个规矩:

传男不传女。

老人言,女人来月经污秽,会破坏祖师爷的功力。

文叔对于女儿的偏见,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洗干净的女性内衣,绝不能碰到自己的道袍。

生病不能自理,也不能允许女儿给自己洗澡,碰自己的身体。

但文玥的困境,绝不只停留在这一传统民俗领域。

她的本职工作,是急诊室的急救人员。

这也是个男性多于女性的职业。

某天深夜,文玥接到了急救电话,去抢救一位昏倒的 老人。

到现场后,她以专业的姿势抱起了体型比自己大很多的老人,放上担架。

就在此时,家属突然口气很不好的质疑她:

她一个女人可以吗?别把我爸爸伤着了!

尽管同事一再表示,文玥也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与男性急救人员没有任何差别。

但家属依旧表示不放心。

仅是这一细节,就能看出来:

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偏见,与传统旧俗中对女性的污名没有任何差别。

文玥,作为一个女性,好像生来就带有「原罪」。

文叔练了一辈子的破地狱。

却到老,也没办法打破自己家的地狱。

身为喃呒师傅的一家人,又如何自我超度呢?

鱼叔先卖个关子,大家可以自己去电影院看看故事的结局。

只留一个小提示,务必带足纸巾。

用极具文化特色的民俗仪式来谈生死,却又不止步于此。

而是用锐利的目光,通过生死来探索更具当下性的问题。

我想,这是很多人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之一。

当然, 关于「生死观」的优秀电影不在少数。

聚焦殡葬业,也非此片独有。

在日本, 除了那部经典的《入殓师》之外, 去年一年就先后推出了《河畔须臾》与《不痛的死法》。

前者是围绕着「骨灰」这一线索,展现的是对那些未亡人的关怀。

而后则是由一种名为「安宁疗护」的临终关怀,来探讨家庭、亲情在生死面前的变奏。

从「死」为出发点,来望向「生」的意义,讨论「生」的价值。

这一内容,其实已不算特别新鲜。

而且, 《破地狱》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编剧想要糅合过多的热门议题,如疫情失业、女性困境、传统民俗等等。

甚至最后还突兀地点到了生育话题。

导致整部电影的叙事有些分散。

但好在,电影最终将所有话题的情绪,都凝聚在一个「破地狱」的点上。

使得观众们很容易就情不自禁地,从戏内移情到了戏外。

不仅直戳后疫情时代人们的软肋,更是振奋了所有华人对香港电影的信心。

关于「破地狱」仪式上新旧思想的对碰,关于「向死而生」的追寻。

这,不就是当下香港电影寻生之路的一个写照?

在一段采访中,导演陈茂贤曾表示:

因为疫情的冲击,导致整个香港处于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中,促使他想要拍这样一部电影。

「港片已死」这一论调,不知道已经喊了多少年。

的确,作为商业类型巅峰的经典港片已经死掉很久了。

回看这几年卖座的香港电影, 早已不是「双周一成」 (、周星驰、成龙) 的天下了。

去年香港华语电影票房第一,是黄子华的《毒舌律师》。

律政题材的电影,曾经也不是香港票房榜的座上宾。

但却在去年,成了一剂拯救香港电影的强心针。

不难看出,比起曾经辉煌的老一套。

越来越多的新导演开始用更犀利、独特且尖锐的视角去讲述香港故事。

这些作为观照社会、反思人性的影片,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如今,许多年轻的香港电影创作者,跳出了类型化的生产模式,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他们开始将镜头对准身边那些在大时代环境中困苦挣扎的人。

《入殓师》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也许这些年产业的衰退,正是香港电影走向下一程的阵痛期。

而从《破地狱》这次的成绩来看,未来也不是没有希望。

「破地狱」这个仪式中有这样的一个动作:

喃呒师傅对着火盆喷上一口酒,然后从熊熊烈焰中跳过火盆。

除了「渡化」之外,还颇有些「涅槃」的意味。

或许,我们现在还不至于用「涅槃」来形容现在的香港电影。

但最起码,他们正在进行一场自己的「破地狱」。

而那条生路,可能就在眼前了。

全文完。

助理编辑:旺达的托马斯